当前位置:

媒体人:亚洲杯首战徐杰和张宁在场边观战,今日启程回国

(图1)

深入山区助村民脱贫致富******

  图:台湾青年林书任和父亲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打造了2.5万亩高标准油橄榄基地。\受访者供图

  【大公报讯】记者向芸成都报道:在台湾青年林书任最初的人生规划中,四川凉山并不是选项之一,但父亲林春福要求他每个季度到当地卖橄榄油赚取生活费,而父亲的执著和激情也深深打动了他。毕业后林书任放弃北京的工作,来到凉山与父亲一起创业。

  初赴农村曾不适应

  林书任笑言,当时有师长跟他说“别做让自己后悔的事”,而他最初到凉山时“确实每天无时无刻不在后悔”。“我从小在城市里生活、上学,城市跟农村的各方面差异特别大。虽然读博士时也卖过橄榄油,但我觉得只是一种社会经历,没有想过毕业后会到农村工作。”但慢慢地,林书任从中找到了意义:从小处说,可以支持父亲的创业梦想;从大处说,能够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让他对大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大陆非常大,不只是版图的‘大’,还有社会面的‘大’。以前我读书、生活都是在一个很小的‘象牙塔’里,而从城市到农村有非常长的链条,可以让我关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凉山工作的十馀年间,林书任觉得自己变得更圆满、更“接地气”。“以前念书可能更多关心一些宏大叙事的东西,比如证明中华文化在现代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用来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林书任说,到了大陆基层乡村后,想法会更加务实,要去理解老百姓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直面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而不是只站在金字塔尖或象牙塔里,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形式去看待问题。

  林书任举例说,比如在冕宁县发展油橄榄产业,他既会考虑如何通过市场的方式带领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又会考虑如何在这一过程中保留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以及乡村的一些风土人情。

  在凉山,当地村民给橄榄油取名“木都哈尼”,彝语里是火焰的意思,也象征着乡村振兴的希望火种。2018年,从大山里走出去的“木都哈尼”橄榄油荣获全球最大规模橄榄油竞赛──洛杉矶国际橄榄油大赛金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林书任说,目前企业每年可生产200至300吨橄榄油,并逐年翻倍,销售以大陆市场为主。大陆橄榄油的消费量在5万吨左右,自产的自给率不到10%,增长空间很大。大凉山当地很多留守老人参与到制作橄榄油的企业中,不仅有土地流转的收益,还能领到一份工资,觉得活得更有尊严和价值。

学子手记/品泰和乌鸡 尝江西风味******

  图:采访团在观赏乌鸡,了解林下养殖情况。

  7月27日,我们踏上了泰和县的地界。从刚了解到江西行程时,我就已经对这处“乌鸡的故乡”,燃起了浓厚兴趣。刚踏入养殖区,一群群的白凤乌鸡就吸引住我的目光,牠们羽毛洁白,每位“白凤仙子”都宛如头顶一项“白羽贵族帽”,步态优雅,灵动有神。不难看出,泰和县以独特的散养方式培育出的白凤乌鸡,肉质更为紧实,身姿更为健朗。如此健康的食材,方能给大众带来美味又安心的佳肴。

  在餐桌上品尝到乌鸡菜肴时,素有“乌骨、乌肉、乌皮”特征的白凤乌鸡果然不负盛誉,炒製的乌鸡肉鲜香细嫩,肉质嫩而不柴,搭配江西独特的香辣口味,对于爱吃辣的我来说简直欲罢不能。炖煮的乌鸡汤更是鲜甜可口,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其健康的养生烹製魅力。泰和县以真诚用心的培育,搭配追求创新的态度,不断地改善乌鸡培育场景、丰富乌鸡加工产品,既能让旅客多方面感受乌鸡的美味,也能让这道美食走向更广的市场。\大公报实习记者施宏咪

相关新闻

RELATED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