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再推开源模型 被讽“无效更新”******
图:Meta创办人朱克伯格(左)和妻子普莉希拉.陈。\路透社
当地时间8月5日,OpenAI宣布推出两款全新开源模型。这是自2019年发布GPT-2以来,OpenAI再次释出开源模型。外界认为,近年来中国AI公司如DeepSeek、阿里巴巴等在开放AI领域发展迅猛,Meta近期又以重金挖走多位OpenAI研究人员,再加上新一代模型GPT-5迟迟未能面世,面对各方种种压力,OpenAI不得不被迫转型。公司CEO阿尔特曼早前坦言,在是否开源的问题上,OpenAI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
【大公报讯】OpenAI于8月5日推出两款开源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可在开源技术平台Hugging Face上免费下载。这也是OpenAI自2019年发布GPT-2以来,时隔6年再次释出开源模型。
不过,由于新模型在性能上未有质的飞跃,此次释出的两个开源模型也被网友戏称是“挤牙膏式无效更新”。
“AI幻觉”多 未公开训练数据
根据科技媒体TechCrunch披露的技术数据,在多项测试中,GPT-oss-120b和GPT-oss-20b的表现均逊于OpenAI的o3和o4-mini模型。
此外,这两款新模型回答问题时出现“AI幻觉”的比例分别高达49%和53%,是o1模型(16%)的三倍多,也高于o4-mini模型(36%)。
虽然OpenAI并未透露用于训练新模型的数据,因此还未能达到完全“开源”的标准,但其自2022年发布聊天机器人ChatGPT并引发AI热潮以来,便对自家技术严格保密,此次发布开源模型可以说是一次巨大转变。
当被问及“为什么突然又开源”时,OpenAI称是为了“加速前沿研究,促进创新,并推动在广泛应用场景下实现更安全、更透明的AI开发”。
但外界认为,种种压力之下,OpenAI不得不作出改变。
中国开源模型的爆发式发展很难不触动OpenAI以及硅谷的神经。今年年初,中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释出震撼硅谷的开源模型R1,此后大批中国模型走上开源之路。
以阿里巴巴集团开发的AI模型Qwen为例,Qwen2.5去年在Hugging Face上的下载量甚至超过美科企巨头Meta旗下的Llama系列,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多的开源模型。
在美国国内,自6月以来,Meta创办人朱克伯格对OpenAI展开大规模挖角,迄今已聘用其中至少10人,加入自家AI研发团队“超级智能实验室”。
中国开源AI领跑 美业界难追
除外部压力,OpenAI自身也面临困境,其最新模型GPT-5已“难产”数月。为缓解外界焦虑,OpenAI只得一次次释出新产品。
分析指出,全球科企在AI方面的竞争已趋白热化,美国公司在开源模型方面已落后于中国同业。
全球知名AI基准测试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发现,在排名前15的AI模型中,仅有5个为开源,且全部来自中国的AI公司。
随着开源AI浪潮席卷全球,业界预估,到2030年,先进AI模型的平均开发成本预计下降40%,令更多小企业能够负担得起。
8月4日,美国业界正式启动了一项名为“美国真正开源模型”(ATOM)的新计划,拟集中资源开发强大的AI开源模型。但有评论指出,这项计划虽然雄心勃勃,但仍存在人才缺失、协调不足和成本高昂等问题。
(综合报道)
躬行实践/港生珍惜采访机会 做足功课******
图: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港生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仔细观看宋画里的细节。/大公报记者俞昼摄
“我们在赴浙采访前便分好了新闻小组,每天会有《大公报》的记者老师根据第二日的采访地点布置新闻任务。”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邝雅文是第二小组的成员,启动仪式当日恰好也负责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进行采访报道。“昨天晚上我们四位组员连夜学习了有关中国历代绘画尤其是宋画的信息,还草拟了包括如何应用AI技术推广名画等问题的采访提纲。”
邝雅文告诉记者,虽然她提前做了很多功课,但依然被现场多维度展示的宋代名画所震撼,“通过裸眼3D、VR、MR等技术,典藏馆让原本静态的古画‘动’了起来,观众甚至可以‘走入’画中,沉浸体验古人的艺术世界。我一定会把这段经历写入报道,让更多的港人了解浙江的‘黑科技’,看到传统美学与数字智慧的碰撞。”
“我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但一直对新闻采访很感兴趣。”邝雅文坦言,此前受到专业的限制,她并没有太多外出采访的机会和经验,因此也十分珍惜这趟新闻旅程。“对于我而言,无论是草拟采访提纲,还是冲上去向陌生人提问,都是很新鲜且有趣的体验,而每晚紧迫的截稿时间在不断逼迫我提升写作速度的同时,看到了新闻记者的不易。”
大公报记者俞昼